<ruby id="kwxme"></ruby>

<rp id="kwxme"><big id="kwxme"></big></rp>
<video id="kwxme"></video>

<source id="kwxme"><meter id="kwxme"></meter></source>

<th id="kwxme"><menuitem id="kwxme"></menuitem></th>

設為首頁收藏本站麻城天氣預報

麻城熱線

 找回密碼
 馬上注冊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掃一掃,訪問微社區

社區廣播臺
熱門
最新
查看: 34616|回復: 1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臨摹心得----寫詩不要走野路子第二頁

[復制鏈接]
     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于 2022-2-12 10:20:41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本帖最后由 劉寶華 于 2022-2-12 10:22 編輯

。。。。(接上頁)臨摹的作用有很多。臨摹前,我們要研習他人的作品,研習就是提高的方法。古人臨《詩經》的有很多,有的直接拿來用。比如曹操的《短歌行》: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!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?斠钥,憂思難忘。何以解憂?唯有杜康。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。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。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明明如月,何時可掇?憂從中來,不可斷絕。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。契闊談讌,心念舊恩。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繞樹三匝,何枝可依?山不厭高,海不厭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歸心。
     這里就直接借用了《詩經》的原句: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出自《詩經·鄭風》!斑线下锅Q,食野之蘋”出自于《詩經》中的《小雅·鹿鳴》的原句。這個直接拿來用的某種意義上說,也是臨摹。因為拿來用正好符合作者為詩的需要,且結合的恰到好處,天衣無縫。
    《詩經》是五經之一,一般地排位在《易經》之后,稱為二哥。對古代士人來說,五經是必讀書,且要背下來。尤其是隋唐開科舉以后,不能背五經是無法考試的。因為,試題都是采自某部經書中的某個句子做試題,沒讀過,不能背怎么考?所以,不背得五經能考上進士的,那是天方夜談,不可能的事?赡苡信笥褧䥺枺豪畎资沁M士嗎?他不是,以他的博聞強記和悟性,考進士是沒有問題的,弄不成可能是狀元了。王維是狀元,名氣沒有李白大。只是因為李白是商二代,不準考。商家人在科舉時代參考,是不允許的。
     《詩經》對古代讀書人來說,也要背。這對他們寫詩有很大的幫助,他們隨時可以借或是臨。士人們都背得了五經,所認詩中借得好不好或臨得好不好,大家都清楚。曹操因為借得好,所以這首《短歌行》就很有名了。
那么,我們現在和古人所處的時代不一樣。如果說叫大家都學習了五經后再寫詩,那也是天方夜談,不可能的事。但是,我們又要傳承詩詞這一項國學,出現了矛盾了,怎么辦?最好的方法就是臨摹古人的詩詞。在搞熟了的情況下,再自行創作,可以算個捷徑,讓古人替我們讀書,我們撿個便宜。這才是正路子。
      我不反對格律搞熟了就自行創作的詩家,天資聰慧的也會有好的作品。但沒有臨過古人詩詞的,很難得最后有多大的成就。這就如同書法一樣,沒有臨過貼的書法家,寫出的字絕對不是書法,只能說叫江湖字。跟詩一樣,因為找不到源頭和土壤。
      這個問題用文字表述又比較難地說清楚,只能寄希望詩家對詩路的理解和取舍了。說到底還是一個緣份。
為了把臨摹這個事說細,我要參考一些書籍,也有我個人的觀點或者叫說法,不一定都是對的。但是,對有志于詩的朋友來說,詩路的選擇是一個繞不過去坎。不談這個,也就不好談詩了。
      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詩的流派,還有什么一詩壓全唐,一首驚世界的說法。我不認為詩有什么流派,如婉約派,豪放派,江西派、桐城派、公安派什么的。我認為,詩只有時代的不同和個性的不同。同樣一個詩人,在不同的人生時段往往可以寫出風格不同的詩作。包括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亦如是。有一部分詩人群體在特定的時段追求一種詩法,這個是有的。但畢竟不是說一生就寫那一種型號的詩。崇尚詩的流派說有時容易局限一個詩人的創作意趣,詩路要兼包并蓄,然后形成自已的風格,不要先討論什么派。以派定位然后寫詩的,是誤導。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。
一詩壓全唐,一首驚世界的說法也不可取,根本就沒有那么一回事。這是溢美之辭,不能當真。
       關于臨摹的說法,這是現代詞語。嚴滄浪在《滄浪詩話》中也說到了,他的詩成就一般,但他說詩的理論是大家公認的。
     他開篇就說:“詩者以識為主,入門須正,立志須高,以漢魏晉盛唐為師,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。若自退屈,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,由立志之不高也。行有未至,可加工力;路頭一差,愈騖愈遠,由入門之不正也。故曰:學其上,僅得其中;學其中,斯為下矣。又曰:見過于師,僅堪傳授;見與師齊,減師半德也。工夫須從上做下,不可從下做上,先須熟讀楚辭,朝夕風詠,以為之本;及讀古詩十九首、樂府四篇;李陵、蘇武、漢魏五言皆須熟讀;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,如今人之治經。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,久之自然悟入。雖學之不至,亦不失正路。此乃是從頂?上做來,謂之向上一路,謂之直截根源,謂之頓門,謂之單刀直入也”。
      這是非常精到的論述。我們所習的近體詩其實與他說的楚辭關系不大。他之所以談及楚辭,是因為他認為詩應該有楚辭的浪漫和天馬行空,他這點也沒錯。但說,宗格律詩就一定要宗楚辭這個是可議的。詩的起源是周朝的周地,楚人“不服周”是有名的,我們現在有俗語說,“不服周”是吧?就是不服氣的意思,就是來源于此。周朝的實際統治地基本上沒有越過長江。楚人有自已獨特的文化。所以有后來的“楚莊王問鼎”的事。詩,在歷史的融合中有楚辭的影子,這點不錯,李白的詩風表現了許多。
      原計劃在這篇文字中,把詩與中國道文化復述一遍。因為我原來在群中語音講,都用了十幾天,形成文字實在會太累。如果身體允許再另起爐灶吧,這個真的是太累了。
      詩的最終歸宿和最高境界就是“道”。中國文化的一個“道”字,包括了釋、道、儒的三家學說。老子的《道德經》講的不是道,講的是哪些東西的表現不是道。他用的是排除法,不是求證法。詩家們要理解這個。
詩,一定要臨摹古人,才可以叫傳承才叫正路。創新也必須先有古才有今。不破不立,破什么?不知道原來的“什么”又怎么叫破?知道我們的當下該破什么,然后才可以尋求破。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任務。所以,這是時代的要求,為詩,不要走野路子,那不會有出息。
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微信微信
收藏收藏
     
沙發
 樓主| 發表于 2022-2-12 10:50:33 | 只看該作者
我發的這些貼子,我的手機么樣搜不到?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馬上注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QQ|無圖瀏覽|小黑屋|聯系我們|廣告報價|免責聲明|新手上路|手機訪問|麻城熱線 ( 鄂ICP備12016569號-1  

鄂公網安備 42118102000134號

GMT+8, 2023-11-8 10:51 , Processed in 0.119916 second(s), 28 queries .

Powered by 麻城熱線 X3.2 © 2001-2014 湖北銳火科技有限公司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
欧美视频一区二区|国产清纯美女遭强到高潮|国产一级a视频播放|午夜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