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。在這個背景下,本報今日從房地產供應渠道多樣化;需求方遏制投機;稅收調節;土地供應等四個方面采訪專家學者,給予解讀,以饗讀者。 自去年9月30日以來,此前無限風光的房地產市場遭遇了史上最嚴調控,與此同時,調控手段也逐漸從此前的需求端轉向供給端,其中,最為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當前房源供應渠道的多樣化,如商品房、自住型商品房、共有產權房、租賃住房、保障房等。 “本輪樓市調控吸取了以往的經驗和教訓,采取了精準調控的方式,而這種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的精準調控方式,不僅針對性極強,效果也開始顯現。但要注意的是,由于因城施策的手段更多的是行政手段,因此,如何從行政手段轉向經濟手段、法律手段,由階段性調控轉向長效化管理,建立樓市長效機制,是非常重要的!敝袊駹I經濟研究會理事譚浩俊認為,對樓市來說,“購租并舉”、“租售同權”等手段,無疑是推動樓市穩定、健康的最有效方式之一。 記者梳理發現,今年中央對于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決心不可謂不大。先是7月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》,要求進一步加快推進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相關工作。隨后,住建部聯合國土資源部發布《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》,選取包括北上廣等13個城市開展試點,旨在增加租賃住房試點,構建租售并舉的住房體系。而據不完全統計,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有超過8個省份20個以上城市發布了租賃新政。從政策內容看,主要是增加供應,減少選擇租賃居住的阻力。 近日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人士透露,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調研、論證等工作,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,抓緊起草相關法規草案,積極推動住房租賃管理條例立法工作。 值得關注的是,稍早前住建部發布《關于支持北京市、上海市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的意見》提出,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,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,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,通過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加快解決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住房問題。隨后,北京市《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》正式落地,并明確了未來5年供應25萬套共有產權住房的目標。 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市場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供應渠道的多元化,分層次的多元化消費模式要求供應體系不斷做改進,這也是分類調控下的一個衍生內容,對于豐富產品系和促使供求關系平衡具有積極作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