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來,“研學修行”這個詞漸漸熟悉起來了。 什么是“研學修行”呢? 走出校園,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、豐富知識,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,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,研學修行中、小學生的自理能力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,這就是我們定義的研學修行。 2016年年底,教育部等11家部委發布促進“研學旅行進入中小學的意見”,這是國家層面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支持研學旅行,文件中明確指出: “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,通過集體旅行、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,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,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”。 對于學校來說,這無疑是解開了套在頭上的“緊箍咒”。研學旅行逐漸由以前的羞羞答答到“登堂入室”,更多的校長開始正大光明地推動起來。 在一般人看來,“研學旅行”的意義和“研學修行”意義一樣的。大家猜想形式上也一定一樣的。其實不然,“研學修行”的項目更側重于:禪學、道學、儒學以及中國文化傳承的角度開展!把袑W旅行”修身,而“研學修行”修心和興趣培養。 浙江水韻文化,是由一群資深電影人組建的專業公司。導演團隊、技術團隊、策劃團隊以及新媒體團隊都是來自上海和北京、武漢等地精英。榮獲“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經貿文化藝術展創新獎”;電影《散養時代》,2016年榮獲美國國際兒童電影節“最佳表演獎”;電影《從哪來到哪去》更是在意大利斬獲"最佳攝影獎。 他們創意的“研學修行”紀錄片獨樹一幟,全國首發。將孩子們學習、生活、研學、體驗用鏡頭給記錄下來,呈現出真實的“研學修行”。通過互聯網+、新媒體+的優勢,將孩子們研學的全過程呈現、更將該欄目推廣到更多的平臺,讓更多沒有參加研學修行的孩子們都能夠受益和獲得知識。讓觀眾們通過孩子們的“研學修行”,學習到不一樣的知識。將影視體驗、研學、傳統文化、自然科學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融合,客觀真實孩子們和觀眾朋友們。 他們堅守的就是一種“匠人精神”更是一種對未來的責任。文化傳承性、教育專業性、網絡共享性,是他們一直追尋的腳步和未來。 文章來源:炎黃尋根網 |